光照控制
春秋冬:置于朝南窗臺,每日接受4-6小時散射光(避免正午烈日直射)。
夏季:需遮陰50%-70%,或移至室內明亮處(如距離窗邊1-2米),葉片易灼傷的品種(如“技師”“和尚”)需重點防護。
光照不足表現:葉片薄軟、葉色淡綠、花箭細弱;光照過強表現:葉面出現黃褐色灼斑、葉片卷曲。
溫度與濕度
最佳生長溫度:15℃-25℃,晝夜溫差5℃-8℃可促進花芽分化。
夏季高溫應對:當溫度>30℃時,需加強通風、噴水降溫,或使用風扇輔助空氣循環。
冬季防寒:溫度<10℃時移入室內,避免葉片受凍變軟;若需春化催花,可短期(7-10天)置于8℃-12℃環境。
濕度調節:空氣干燥時(濕度<40%),每日向葉片噴水1-2次,或使用加濕器;花箭抽出期濕度需>60%,防止夾箭。
澆水策略
原則:干透澆透,避免積水。
判斷方法:用竹簽插入盆土2/3處,拔出后若前端干燥則需澆水;或掂量花盆重量,明顯變輕時補水。
頻率:春秋季每周1次,夏季3-5天1次(高溫時早晚各噴水1次),冬季每月1-2次(溫度<15℃時停水)。
水質要求:pH值5.5-6.5的微酸性水最佳,可用雨水、晾曬2天的自來水或加入少量硫酸亞鐵調節。
施肥技巧
基肥:換盆時在盆底鋪2厘米厚腐熟餅肥或骨粉。
追肥:
生長期(春秋):每月施1次稀釋的復合肥(氮磷鉀比例1:1:1),或每10天噴施1次0.1%磷酸二氫鉀葉面肥。
花期前(9-11月):增施磷鉀肥(如骨粉、過磷酸鈣),促進花箭抽出。
禁忌:夏季高溫(>30℃)與冬季低溫(<10℃)時停肥,避免肥害燒根。
修剪要點
黃葉、病葉:及時剪除,剪口需涂抹多菌靈消毒。
花后處理:花箭基部留2厘米剪除,避免養分過度消耗。
分株繁殖:子株長至3-4片葉時,在春季換盆時分割,晾干傷口后栽種。
換盆策略
頻率:每1-2年換盆1次,最佳時間為春季(3-4月)或秋季(9-10月)。
操作:
脫盆后檢查根系,剪除腐爛根、空根,保留健康白根。
盆底鋪陶粒或碎瓦片,填充腐葉土(60%)、松針(20%)、河沙(10%)、骨粉(10%)混合的基質。
栽種深度以假鱗莖1/3埋入土中為宜,栽后澆透定根水,置于陰涼處緩苗7-10天。